观点:减资注册资本,周黑鸭难上加难
曾经风光无限的周黑鸭如今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近日,据天眼查APP显示,周黑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04亿人民币减至约7627万人民币。而前不久,周黑鸭刚因发布的营业预警业绩下降超90%登上热搜。
周黑鸭的“鸭生”为何如此艰难?
(资料图)
01
减资背后的企业发展困境
其实从2017年开始,周黑鸭的业绩就已经开始走入下坡路。
2017年,周黑鸭报告了32.49亿元的收入,归母净利润达7.62亿元;此后的2018年至2019年,周黑鸭的营收勉强维持在30亿元以上,归母净利润则连年大幅下滑;2020年,周黑鸭的收入锐减约10亿元至21.82亿元,净利润也缩水超六成至1.51亿元。
2022年8月23日,周黑鸭发布财报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837.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2%。
今年2月13日晚,周黑鸭再次发布盈利警告称,预期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下滑超94%;总收入预计同比下降约20%,上年同期总收入为28.7亿元,照此估算,周黑鸭2022年的总收入接近23亿元。
这一净利润成绩甚至不如“三巨头”中常年排行老三的煌上煌,后者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0.4亿元,同比下跌约79.25%-72.33%。
业绩同样下降的还有绝味,绝味食品1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2.2亿元-2.6亿元,同比下降73.49%-77.57%。扣非净利润2.5亿元-2.9亿元,同比下滑约60%-65%。
虽然三家日子都不大好过,但显然周黑鸭“失宠”最严重。
而如今周黑鸭注册资本的变更,其发展之路或将更加曲折。有业内人士表示,减资将导致公司本身净资产的减少或信用的降低。交易相对人往往会将公司注册资本作为衡量交易对象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如果注册资本降低,将可能会影响公司在圈子里的信用等级。同时,公司注册资本还是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基础,减资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责任承担能力,最终将会影响外部债权人的利益。
02
净利暴跌 周黑鸭问题出在哪?
作为最先上市并且上市即巅峰的“昔日一哥”,周黑鸭到底为何会“沦落”至此?
对于业绩下滑,周黑鸭发布公告解释称:2022年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反复,消费客流骤降,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周黑鸭部分门店在报告期间存在暂时停业的情况,对周黑鸭集团的销售及利润均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导致周黑鸭成本端压力增加,同时,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对周黑鸭集团的利润造成较大冲击。
但这样的理由,并不足以完全解释周黑鸭长期经营表现不佳、净利大跌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周黑鸭很有可能是被自己的“高端化”经营模式困住了。
在2019年之前,周黑鸭的经营模式都是以直营模式为主,从不下放加盟权限给到第三方。这导致了周黑鸭在此后的发展道路上一直处于劣势。
数据显示,绝味在2021年年底,门店数量便已经达到1.37万家,是周黑鸭的4倍有余,煌上煌的门店数也几乎是周黑鸭的2倍。
最初,高端化的路线确实帮助周黑鸭打出了品牌并且快速上市,但也出现了高租金人工、高采购成本、品牌竞争等各项问题。
高昂的成本使得毛利不断承压,而周黑鸭的门店又多为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店,虽然这类门店单产较高,但受疫情影响也很大,若关店必然会拖累盈利。2020年初,疫情在周黑鸭的大本营湖北爆发,1300多家门店直接关了1000家,万年老三的煌上煌借此上位,营收正式反超周黑鸭。
后来,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周黑鸭开始走“直营+连锁”的特许经营模式,但回血并不明显,不仅是因为时机正好赶在了疫情期间,还因为此时的连锁赛道里已经前有绝味、久久丫、煌上煌等发展迅猛的品牌,后有紫燕百味鸡等新品牌强势挤压。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有21家卤制品企业发生25起融资事件,包括主打线上零售的王小卤、馋匪,新式热卤品牌的盛香亭、卤大妈、研卤堂,预制卤味品牌菊花开等。
再转身时,周黑鸭已是“四面楚歌”。
部分资料参考: 周黑鸭,不香了? ,深燃团队 —END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文末留言分享